比勒陀利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与中亚抗疫合作记
TUhjnbcbe - 2023/3/12 19:02:00
刘*连预约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901/9392370.html

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并逐渐席卷全球,威胁千万人生命健康,重创世界经济。与此同时,新冠疫情也为各国加强协作,共同救助病患,降低经济损失提供了契机。尽管各国对这一机遇的把握程度不同,及时吸取抗疫教训,总结抗疫经验,提高当前与今后应对各种全球性考验的能力,都是应有之义。只有集中精力应对疫情,避免将问题*治化,才能达到最佳应对效果。

汇聚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上,中国和中亚国家始终视合作抗疫为基本原则。中国与中亚传统的睦邻友好、协调配合、守望相助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获得了新的内涵,有效降低了疫情的危害,抑制了疫情的传播。今年2月,中亚国家就出现在第一批向中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名单上。中国有足够的抗疫力量和资源,但中方对所有伸出援手的国家表示感谢。湖北省和武汉市率先遭遇新型冠状肺炎病*,国际社会对湖北和武汉的道义支持和声援对中国人民弥足珍贵。在那些充满未知、紧张痛苦的日子里,世界各国千千万万人“我们和你们在一起!”的鼓励饱含深情、无比动人。

加强团结

几个月之后,新冠疫情在中亚暴发,中国第一时间向中亚伙伴输送多批物资援助,包括医疗设备、药品和防护用品。而且,中方的援助主体不仅有中国*府,还有各省*府、友好城市、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慈善基金和社会组织。事实再次证明,中国和中亚的战略伙伴关系牢不可破,双方愿意加强合作,保障中亚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双方秉持共识,互助协助是欧亚地区和全球战胜新冠病*的坚实保障。

共享经验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将死亡人数控制在较低水平,看上去像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中国应对疫情的经验对欧亚地区和世界各国都十分宝贵。中国的近邻中亚不仅可以借鉴中国抗疫成功的做法,而且借此重新定义了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框架。中国经验的关键是打好紧急防控组合拳,包括疫苗尚未问世情况下的有效治疗预防,组织社区核酸测试和防疫知识教育,在较短时间内为医疗机构配套设备和器械,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等等。

如何将绵延数千年的中医防治方法与现代医学手段配合使用,达成中西医结合防控防治新冠肺炎病*的最佳效果,也是值得探讨思考的课题。中亚在流行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域也有相关研究成果和生产能力,中亚愿与中国分享这些科研和生产资源,促成疫苗尽快问世。众所周知,中亚有悠久的医学传统,阿维森纳是中世纪最著名的医学家。换言之,共同的挑战将为共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和好邻居好伙伴一起建设。

密切协作

中共中央*治局委员杨洁篪2月29日至3月4,应邀访问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就中方与三国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期合作的重点进行了磋商。此次访问进一步拓宽了合作的纵深:启动了卫生部长、经贸部长、外交部长、金融机构负责人和贸易促进机构负责人在线视频交流模式。最重要的是,中国与中亚的元首级对话丝毫没有减少。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条件下,保持接触,密切协助,极端重要,包括在上海合作组织内加强沟通。受疫情影响,中国与中亚的定期空中航线停飞,陆路口岸关闭,经贸和旅游访问暂时中断。

联合发力

首先,各方高度重视携手抗击疫情。中方应中亚国家请求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派出了有一线抗疫经验的专业医疗队,以中医药专家为主体,中医在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国医疗队在中亚同行陪同下考察了隔离设施、传染病病房,组织了防疫研讨会和培训,交流了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医疗队赴中亚之前和从中亚归来之后,举行了多次视频会议、研讨和磋商,取得了良好效果,各方约定将在线交流机制化、常态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远程医疗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无接触问诊成为最安全的医患交流模式。新冠肺炎疫情下远程医疗咨询的实践为中国与中亚今后丰富合作模式开辟了新路径。这种实践不仅可以为中国与中亚借鉴。当然,远程医疗要以先进、稳定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为支撑。

夯实伙伴关系

疫情期间中国医疗队与中亚同行的医院之间发展长期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三个月以来的磋商交流也为互学互鉴先进,分享医疗技术,交流医疗仪器、设备、材料生产经验提供了契机。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医药技术园区的一家制药企业成为中乌医疗合作的先行者,这家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投产准备,并在6月初生产出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研发、中国医学专家测试通过的药物。测试结果显示,中乌专家合作开发的这种药物可将SARSCoV-2的危害降低78.3%。

共建联合医疗中心、中医诊疗所,开发中亚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也是很有前景的合作领域。年6月中旬,中国——乌兹别克传统医学中心在塔什干正式营业,这是中亚的第一家中医诊所,提供治疗、预防、康复等各种服务。中乌合建的这家医疗机构可谓是中医和中亚医学跨越千年的相遇,共同续写丝绸之路医学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悲观预测未必成真

疫情期间,主要国际与地区金融机构和智库纷纷调低对中国与中亚投资和经贸合作的中期发展预测,认为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重创中国经济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信贷评级机构惠誉旗下信息服务公司FitchSolutions预测称,中国或将调整“一带一路”投资*策,缩减经中亚过境的贸易量。实际情况与预测并不完全相符,个别情况甚至完全相反。

加强投资合作

中国并未因新冠疫情终止对中亚的投资项目。本文只举几例说明。年2月底,华为公司同塔吉克斯坦运营商Megafon合作,在杜尚别开通第一个5G站点,启动5G网络一期运营。据悉,今年年底之前中亚其他大城市也将部署新一代中国IT技术设施。年4月,由中石油参与投资建设的哈萨克斯坦第一家大口径钢管制造企业——亚洲钢管有限公司在阿拉木图正式建成。今年春天国家电投在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兆瓦风电项目3个大型风电叶片运抵项目所在地。去年7月,该风电项目在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札纳塔斯市举行开工仪式并顺利完成首台机组吊装。今年4月底,中国中粮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助塔吉克斯坦完成杜尚别面粉厂的设备升级改造,并投产运营,每日可加工小麦吨。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中亚的过境运输能力稳步提升。年中欧班列“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6月5日在甘肃(兰州)国际陆港首发,共搭载25个吨位集装箱,班列过境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运抵土库曼斯坦马雷站。班列运营商为中国企业JSTLogisticsCorporationLTD和乌兹别克斯坦运输代理公司。铁路喀什站至吉尔吉斯斯坦奥什站段采用公路集装箱运输,由中乌合资企业丝绸之路国际有限公司承运。全程运输约行驶公里,不仅较原有线路缩短行程多公里,减少约5天的时间,还有效缓解霍尔果斯口岸的通行压力。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铁路部门达成协议,提升多斯特克—阿拉山口和阿腾克里—霍尔果斯口岸的过货能力。据哈萨克斯坦铁路集团货运公司统计,今年1至5月,中哈国境铁路口岸完成过货量万吨,同比增长28%。中哈双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实现了过货量逐年增长,口岸设施运行平稳。

抓住共同机遇

为防止疫情扩散采取的过境限制大大提升了中国与中亚之间陆港和边境口岸的功能和作用。在国境临时关闭的情况下,它们成了中国与欧亚地区最重要的贸易门户。多年持续建设的口岸基础设施在疫情下展现出坚实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承担了中国、中亚与欧洲之间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运量。数字和事实胜于一切雄辩。

阿拉山口:疫情不是干扰

中哈铁路、公路口岸和石油管道是中国与中亚贸易的主要运输渠道。多斯特克—阿拉山口连续15年稳居陆路口岸过货量首位,年均转运铁路标准集装箱20万个。今年1至4月,列中欧班列共计近10.9万个标准箱从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分别同比增长28.28%、37.05%。年4月新疆阿拉山口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总量达.2万吨,同比增长43.4%,,创近三年单月进出口过货量新高。从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境的班列占中欧班列总数的41.5%,居陆路口岸第一位。以上运营数据均是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复杂情况下逆势取得的。

截至年10月1日,阿拉山口口岸开行的中欧班列共有14条主要线路,可达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年5月12日,“深赣欧”中欧班列从深圳盐田港首发启程,过境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成为经阿拉山口口岸的第15条线路。自年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经阿拉山口口岸出境以来,阿拉山口口岸过货量始终稳定增长,成为中欧班列向西出境的主要通道。尤为重要的是,返程班列的货物满载率稳步上升,由年的9.1%提高到现在的73%。

阿拉山口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口岸潜力,拓展业务范围。口岸年1月21日首次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在短期内迅速成为跨境贸易的重要支撑。5月21日,仅仅4个月之后,从阿拉山口口岸出口跨境电商包裹就突破0万件,日均达到8.3万件。按目前的增长态势,今年底口岸出口跨境电商包裹将突破0万件。

年4月阿拉山口口岸举行活畜隔离屠宰加工项目奠基仪式。一期年隔离肉牛和其他牲畜15万头。二期年隔离肉牛和其他牲畜20万头,计划今年10月完工。据悉,哈萨克斯坦将有1万座农场、近个食品加工厂为这一项目提供货源保障,让更多的中国人吃上哈萨克斯坦优质的肉类产品。项目建成后,阿拉山口将成为新疆首个直接进口哈萨克斯坦活牛的口岸。

霍尔果斯:运行平稳

世界上最大的陆港霍尔果斯是中哈双边与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年1-11月霍尔果斯海关共计监管中欧班列列,同比增长83.82%,货运量.78万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年,霍尔果斯接待游客逾万人次,同比增长超45.2%。今年以来,截至4月30日,合作中心入出区游客量已达90.8万人次。在全球旅游业遭受重创的情况下,霍尔果斯的游客规模可谓十分亮眼。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最近5年发展迅速。在骄人的成绩之下,《纽约时报》记者关于霍尔果斯的主要名胜是“等待载客沙漠越野的那辆骄傲而独孤的凯迪拉克”的报道实在令人费解。InternationalPolicyDigest在线杂志“霍尔果斯作为‘一带一路’的大型投资项目,发展不尽如人意”的评论也显然失于短视。令人欣慰的是,呼啸而过的中欧班列,满载货物的卡车,以及成千上万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游客看到的完全是另一幅画面。

中哈3个公路口岸是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克图东(哈方一侧为哈州巴克特)有多年的历史。吉木乃(哈方一侧为东哈州迈哈布奇盖)是新疆与中亚传统的贸易重镇。都拉塔(哈方一侧为阿拉木图州科尔扎特)口岸今年年底通关能力预计将达到辆货车/日。

据新疆海关统计,尽管受到史上最严防疫措施的影响,今年1至5月,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额仍达到34.35亿美元,同比下降1.2%。降幅并不明显。

伊尔克什坦和吐尔尕特:蓄势待发

中吉两个陆路口岸关闭三个月之后重新开放。伊尔克什坦(吉方一侧为奥什州伊尔克什坦)是中国最西部的陆路口岸,吐尔尕特(吉方一侧为纳伦州吐尔尕特)是高山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通道和驿站,如今是“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吐尔尕特口岸地处图噜噶尔特山口,海拔高度米。严酷的气候条件,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制约了边境贸易的发展。年12月,装备一新的吐尔尕特口岸大楼落成。伊尔克什坦和吐尔尕特在中吉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新疆海关统计,今年1至5月,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进出口总额5.84亿美元,同比下降48.3%。应当看到,外贸额下降主要因为春节前闭关、气候条件恶劣、严格的抗议措施等情况。可以预期,随着疫情趋向稳定,伊尔克什坦和吐尔尕特两个口岸的过货量会逐步恢复。

通天之门向合作敞开

陆路口岸卡拉苏(塔方一侧为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阔勒买)是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唯一陆路口岸,海拔米,高度仅次于中巴边境世界海拨最高的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卡拉苏—阔勒买口岸4年正式开放,尽管自然条件严酷,截至年,口岸共通行人员12万人次,进出口货物约万吨,总价值70亿美元。口岸货物通关能力逐年增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贸地位使口岸赢得了“通天之门”的美誉。年卡拉苏口岸过货量为41.5万吨,总价值15.8亿美元,占中塔双边贸易额的60%多。年12月卡拉苏口岸正式常年开放。年口岸过货总价值11亿美元。

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今年1至5月,新疆与塔吉克斯坦进出口总额1.67亿美元,同比下降43.4%。下降具有客观性和短期性,原因众所周知。尽管中塔双方都实施了最严格的防疫措施,疫情期间卡拉苏口岸始终没有中断过货。今年1至5月,中方对塔出口货物万吨,中方自塔进口为吨。双方15年积累的口岸管理经验,抗击新冠疫情的阶段性成效,加上天气条件转好,预期下降的进出口量可以在短期内补足。

退一步进两步

上述8个陆路口岸只是中国与中亚全面合作的一个缩影。中国与中亚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多元、深入、互信、相互尊重,贯彻于双边和多边关系的各个方面。这个问题值得全面深入探析,我们将另撰文细述。当前的首要任务控制住新冠疫情。

中国和中亚抗击新冠疫情的努力是全球抗疫战斗的一部分,还远未结束。可以确定的是,仅靠携手努力尚不足以取得对新冠肺炎病*的最终胜利。要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共同资源,让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更美好,合作更高效。暂退一步是为了积蓄力量,向前迈出坚实的两步。我们不仅需要适应变化的局势,而且要以强势,而非弱势的姿态破局。须知,所有危机都蕴含着探索健康发展的新机遇。中国与中亚有决心加强合作,战胜疫情,尽快全面恢复经贸往来、投资合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这符合中国和中亚*府和人民的利益,符合欧亚地区和整个世界稳定发展的利益。

(作者系*治学博士、太和智库高级学者、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

点击阅读俄文版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与中亚抗疫合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