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陀利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历史上含冤而死的忠臣名将
TUhjnbcbe - 2022/10/9 11:3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啊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06/5214886.html

关龙逄:(前年—前年),董姓,生于夏廑19年,卒于夏桀3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相,因为进谏忠言而被杀,享年93岁,做了发、桀两代夏王的相。关龙逄虽遭受了“炮烙之刑”,但由于他敢为民请命,勇于犯上死谏,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拥戴。清代诗人许鹏扶写诗赞颂:“肝胆空披死谏君,黄河曲里有孤坟,末绵夏祚终余恨,但殒微躯岂足云。吊古三杯田横酒,诔芳一部屈原文,慎无说坏天王圣,知是忠*不忍闻。”

民国诗人初元方亦写下《关龙逄墓》一首:“死谏开先第一人,千秋从此解批鳞,空言盛世能旌善,坯土何曾表直臣。”后人十分怀念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杀戮的忠臣,亦将他和被纣王剖心而死的比干一同纪念,修建了“双忠祠”。

比干(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沫邑(今河南省淇县)人,封于比邑(今山西省汾阳市),故称比干,也称王子比干,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纣王帝辛的叔父,殷商王室的重臣。幼年聪慧,勤奋好学。授以少师,辅佐商王帝乙。接受托孤之重,辅佐商纣王帝辛,历经两朝,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从*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成为“亘古忠臣”。帝辛二十九年(公元前年),去世,终年六十四岁。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比干对纣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统治不满,多次向他谏阻,纣王不听,比干最后只好以死相谏。

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割股奉君”,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晋文公便亲自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清明复清明。”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

伍子胥(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今苏州)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

文种(?—公元前年),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恃功高,不听从范蠡功成身退的劝告,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

屈原(约公元前—公元前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外交大事。提倡“美*”,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吴起:中国战国初期*事家、*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吴起早年学儒术于曾申门下,后弃儒学兵。最初在鲁国时,受命指挥鲁*大败齐国。之后前往魏国,得到魏文侯重用。他指挥魏*屡次击败秦国,占领河西之地,为首任西河郡守,同时改革兵制,创建魏武卒,“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后因魏武侯猜疑而转投楚国,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进行变法。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短时间内成功增强了楚国国力,使楚国出现“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一度大败魏国,“马饮于大河”的强盛局面。前年,楚悼王逝世,吴起因厉行变法而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吴起死后,他在楚国的变法宣告失败。

商鞅(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事上,他统率秦*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公元前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白起(?—公元前年),男,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熟知兵法,善于用兵,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彻底扫平秦*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年),赐死于杜邮。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公元前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扼腕叹恨。

蒙恬:秦朝时期名将,上卿蒙骜之孙,内史蒙武之子。出身名将世家,自幼胸怀大志。率*攻破齐国,拜为内史,深得秦始皇宠信。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国内交通闭塞的困境,大大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曾经改良毛笔,被誉为“笔祖”。秦始皇去世后,中车令赵高、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变,二世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的话传报陛下。”蒙恬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韩非: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他看到韩非的文章后说:“寡人若能见到此人,与他交游,便是死也没遗憾了。而李斯、姚贾陷韩非,诋毁他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如今您想兼并诸侯各国,韩非终究向着韩国而不会向着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如今您不任用他,留他很长时间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后患,不如加罪于他依法惩治他。”秦王认为他们说得很对,便将韩非交法官治罪。”李斯指使人送*药给韩非,让他自杀。韩非想亲自向秦王表白,没能见到。后来秦王十分后悔,派人赦免韩非,韩非已经死了。

韩信(?~前年)。西汉开国功臣、*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秦末大乱之际投奔项梁、项羽,未得重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制定“汉中对策”,申*法,设还定三秦之计。暗度定秦,暗度灭魏,背水灭赵,降燕,灭齐,水攻龙且,楚歌灭楚。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因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

彭越: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名将。秦朝末年在魏地举兵起义,后来率兵归顺刘邦,拜魏相国,封建成侯,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与韩信、英布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西汉建立后,封为梁王。公元前年,以“反形已具”罪名被捕,刘邦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彭越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打算前往洛阳,路上遇见彭越,彭越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下来,和他一块向东去洛阳。吕后向刘邦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所以,我带着他一起回来了。”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刘邦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彭越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个正规使用游击战战术的*事家,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始祖。论*事谋略与指挥才能,他不如韩信,但论功绩,他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楚汉战争中,正是由于他率部在楚*的后方开展游击战,打击楚国的补给,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战术,使项羽两面作战疲于应付,使楚*的粮食装备得不到补给,也给了前线汉*不被项羽歼灭的机会,楚汉战争正是在刘邦的正面防御,韩信的千里包抄,和彭越后方游击战的基础上,才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有机会歼灭项羽麾下疲惫的部队,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周亚夫:西汉时期名将、丞相,太尉周勃的次子。纵观周亚夫的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细柳,严于治*,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治局面。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因谏废栗太子刘荣等诸事触犯景帝,梁孝王又数言其短,致遭猜忌。(前),其子被人告发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因受牵连,召诣廷尉,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晁错(前年—前年),西汉*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策,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治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晁错为了削藩而死于削藩,虽然身后争议不断,但他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爱国之情,千年以来一直为人赞颂,司马迁云:“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为国家树长划。”班固也说:“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刘縯[yǎn]。汉朝宗室、大臣,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光武帝刘秀同母兄。刘縯个性刚毅,慷慨有大节,喜结交豪杰。地皇三年(22年),与刘秀等发动起义,号舂陵*,自称“柱天都部”,与绿林*结盟。大破新*,深受爱戴。更始*权建立后,拜大司徒,封汉信侯。因他屡立战功,威名日盛,遭到绿林*将领和更始帝刘玄猜忌。更始元年(23年),更始帝刘玄在李轶和朱鲔的鼓动下,杀害刘縯。刘縯若不死,天下之事尚未可知啊!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追封齐王,谥号为武。

邓骘(zhì)东汉时期外戚、将领,太傅邓禹之孙、护羌校尉邓训之子,和熹皇后邓绥之兄。邓骘最初被大将*窦宪征辟,因其妹邓绥入宫为贵人,任郎中。(年),邓绥被立为皇后,邓骘升任虎贲中郎将。汉殇帝即位后,邓绥临朝听*,邓骘以车骑将*、仪同三司掌控朝*。殇帝驾崩,与邓绥册立安帝。(年),封上蔡侯,邓骘坚决推辞,不久拜大将*。他曾倡节俭,并辟召杨震等名士。(年),邓绥去世,安帝再封邓骘为上蔡侯,位特进。不久,邓骘为宦官李闰等诬陷,邓骘无罪而遭祸,罪名没有明白的证据,判案也没有经过审讯,结果竟使邓骘等人遭受这样的惨祸,绝食自杀,一家七口,全都死于非命,尸骨分散各地。

李膺(年-年)东汉时期名士、官员。李膺最初被举为孝廉,又被司徒胡广征辟,举高第。后升任青州刺史,青州的郡守县长害怕他的严明,大多弃官而去。历任渔阳、蜀郡太守,又转为护乌桓校尉,屡次击破犯境的鲜卑,因公事免职。(年),鲜卑犯境,桓帝起用李膺为度辽将*,羌人闻讯畏服,他因而声威远播。后入朝为河南尹,因检举不法,被诬陷免官,得应奉援救而获赦。出任司隶校尉时,能使宦官震恐。李膺位列“八俊”之首,有“天下模楷”之称。第一次*锢之祸时,他遭迫害下狱,后被赦免回乡。陈蕃、窦武图谋诛杀宦官时,被起用为永乐少府,旋即免职。建宁二年(年),因张俭引发的第二次*锢之祸发生,朝廷开始逮捕与之有牵连的*人。同乡人对李膺说:“可以走了。”李膺回答说:“侍奉君主不躲避灾难,有罪不逃脱刑罚。这是我的节操。我已经六十岁了,死和生都由命中注定,能跑到什么地方去呢?”便主动到朝廷诏令指定的监狱中去,被拷打而死。他的妻子儿女被流放边境,他的门生、故吏和他们的父兄,都被禁锢不准做官。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余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魏延虽死,但其究竟有没有谋反,我们就无从可知了,无论是冤死还是惨死,都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只可惜了蜀汉一员大将。

祖逖(年~年)。东晋时期杰出的*事家、民族英雄。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号镇西将*。后因功勋巨大,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的北伐。祖逖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最终忧愤而死,朝廷追赠车骑将*,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祖逖的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刘琨(年~年6月22日)西晋时期杰出的*治家、文学家、音乐家、*事家,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出身中山刘氏。工于诗赋,少有文名,为金谷“二十四友”重要成员。八王之乱起,效力于诸王,累迁并州刺史,封广武侯。永嘉之乱,坚守晋阳九载,抵御汉赵和后赵入侵。晋愍帝即位,拜司空、大将*、都督并冀幽诸*事。并州为石勒所陷后,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约为兄弟,惨遭杀害,含冤而死。(年),平反昭雪,追赠侍中、太尉。

檀道济:东晋末年名将,刘宋开国元勋。晋末,从刘裕起兵讨篡位之桓玄,以功累迁太尉主簿、咨议参*。义熙十二年(年),为刘裕北伐前锋,连克许昌、洛阳、潼关,进平长安,灭后秦,迁征虏将*、琅邪内史。入宋,以佐命功封永修县公。出为南兖州刺史。景平二年(年)参与废黜宋少帝、迎立宋文帝,进号征北将*。元嘉三年(年),以平荆州刺史谢晦功,迁征南大将*、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元嘉八年,率*攻魏,连战多捷,进至历城(今山东济南),粮尽而返。进位司空,还镇寻阳(今江西九江)。文帝患病时,忌其威名,召还杀之。他被逮时,脱帻投地,怒云:“乃坏汝万里长城!”檀道济死于宋元嘉十三年(年)4月9日。次日,刘宋王朝为庆祝檀道济被杀而大赦天下。消息传到北魏,魏*将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南方就再没有可畏惧的人了!”檀道济被杀15年后。宋文帝曾再发起北伐,却被北魏击败。北魏*队长驱直入,一度南征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长吁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沈庆之:出身吴兴沈氏,参与抵抗孙恩之乱。(年),得到征虏将*赵伦之赏识,授宁远中兵参*。作战勇猛,善于谋略,两次参加北伐,平定缘沔诸蛮、郧山蛮、犬羊蛮、西阳五水蛮等蛮族,讨平刘劭、鲁爽、刘诞等叛乱。孝武帝临终时,以为顾命大臣。一生历仕(宋武帝、宋少帝、宋文帝、孝武帝、前废帝)五朝,累迁侍中、太尉、车骑大将*,册封始兴郡公。(年),屡次直言进谏,触怒前废帝,坐罪赐死,时年八十岁。

崔浩(年-年7月5日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治家、*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谋臣,深受其倚信,为促进北魏统一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屡次力排众议,判断时机,辅佐太武帝灭亡胡夏、北凉等国,击破柔然,解除了来自北方和关中地区的*事威胁,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商道。累拜司徒,封东郡公。(年),崔浩受“国史之狱”牵连,被夷灭九族,时年七十岁。

斛律光(年~年8月22日)。北魏到北齐时期名将、*事家,相国斛律金之子。善于骑射,武艺出众,得到大行台高欢欣赏。跟随世子高澄,担任亲信都督,号称“落雕都督”。年),从征出塞,先驱破敌,多有斩获,拜晋州刺史。(年),抵抗北周大将达奚成兴进攻,迁司徒]。参加洛阳之战,大破北周齐王宇文宪,拜太尉,别封冠*县公。(年),参加汾水之战,大破北周柱国辛威和韦孝宽,别封中山郡公。率*攻打平阳道,攻克姚襄和白亭城戍,别封长乐郡公。治*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多次击败北周进犯。拜左丞相、咸阳王,与尚书右仆射祖珽、领*将*穆提婆不和,引起了他们的忌恨和陷害(年8月22日),遇害于凉风堂,时年五十八岁。斛律光被杀后,高纬下诏说他谋反,现已伏法,其余家口不受株连。很快又发诏书,将斛律光家族满门抄斩北周武帝灭亡北齐后,追封上柱国、崇国公。

高长恭(—年)。北齐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的孙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废帝高殷即位后,晋封兰陵王,历任尚书令、大司马、太保、太尉等。联合段韶征讨柏谷,攻打定阳。平原王段韶患病后,总领部众。凭借*功,历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年),突厥攻入晋阳时,奋力将兵退敌。邙山之战时,担任中*将*,头戴面具,率领五百骑兵突破北周包围,成功解围金墉城,威名大振,受到士兵讴歌赞颂,即《兰陵王入阵曲》。以屡立战功为北齐后主所忌,乃托疾家居,终被鸩死。

宇文宪(年—年8月16日)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子。周孝闵帝、周明帝、周武帝异母弟。年,北周灭亡北齐,宇文宪发挥了很大作用。宇文宪善计谋,多策略,尤擅安抚驾驭部属,知人善任,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部众对他心悦诚服,都愿为他效力。建德六年(年)灭亡北齐后,宇文宪自感威名日大,就暗自隐退。(年)五月,周武帝死后,即位的周宣帝认为齐王宇文宪身为皇叔,辈分高而名望大,对他十分忌恨,宣*元年(年)将其杀害,时年三十五岁,宣帝处死宇文宪以后,找不出罪名,就借口上大将*安邑公王兴等人与宇文宪共谋,将其处死。

贺若弼(年~年),鲜卑族。北周隋朝时期名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出身将门,少有大志,擅长骑射,博闻强识。初仕北周,追随齐王宇文宪,封当亭县公。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地区,封襄邑郡公。隋朝建立后,拜吴州总管,参与隋灭陈之战有功,拜右武候大将*,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自恃功高,心生怨怼,为隋文帝所疏远。(年),以诽谤朝*之罪,为隋炀帝所杀。

虞庆则:北周隋朝时期名臣。初仕北周,授起家中外府行参*,跟随权臣宇文护,袭封沁阳县公,历任仪同大将*、并州长史、石州总管,*令严整。隋朝建立后,拜为大将*、内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封彭城郡公,营建新都,迁尚书右仆射。(年),抗击突厥沙钵略可汗入侵,后又出使东突厥,为隋朝与东突厥的修好立下汗马功劳,为隋朝开疆拓土重回当时东亚地缘*治的领导地位立下汗马功劳。后成为朝中“四贵”之一,迁上柱国、晋国公、右武侯大将*。(年),虞庆则征讨岭南李贤叛乱后,为妻弟赵什柱所诬告,以谋反罪被杀。

高颎(—)是一位出将入相的人才,智商极高,精通战略,隋朝建立之前,他就帮杨坚收拾了不服而造反的尉迟迥,杨坚对他非常欣赏,隋朝建立后,马上封他为尚书左仆射(宰相)和左卫大将*。在晋王杨广灭陈的战争中,身为元帅长史(相当于全*的总参谋长)的他出谋划策、统揽全局,辅佐杨广顺利得手,为隋朝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后因反对废太子杨勇并得罪独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为民,不久后又免去齐国公爵位。隋炀帝时,被起用为太常卿。年,因对炀帝的奢侈和当时*事有所非议,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日被杀。,高颖因诽谤罪而被杀。与贺若弼同日被杀。

鱼俱罗:隋朝名将。鱼俱罗相貌异于常人,眼睛里各有两个瞳孔,在古代被认为是帝王之像,被隋炀帝暗中猜忌。梁敬真揣摩圣旨,上告鱼俱罗的部队白白地打败仗,于是在东都街市斩首鱼俱罗,其家财被登记没收。

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候大将*、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晋王李治,太宗临终前任命他为顾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冤杀吴王李恪,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年),他被中书令许敬宗诬陷谋反,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最终自缢而死。

高仙芝:高句丽人,唐朝中期名将。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吐蕃占领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年(年)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进攻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高仙芝出击大食败归。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年),安禄山叛乱时,高仙芝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退守潼关,为监*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高仙芝与封常清是当时名将,他们的被冤杀引起了*心的动摇,也使唐廷丧失了两员具有作战经验的大将,对平定安史之乱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他镇守安西,为维护唐西陲的安全、加强与西域的联系作出了贡献。他退守潼关,暂避敌锋,有利于阻止叛*西进长安。但由于宦官的诬陷,唐玄宗的偏听偏信,遂致身死,令人惋惜。

王重师(?-年),颍州长社人也。材力兼人,沉稳大度,临事有权变,剑槊之妙,冠绝于一时。唐中和末年,蔡州贼寇攻陷许昌,王重师脱身逃奔太祖,太祖惊异他的相貌,于是把他归隶于拔山都*旅中,王重师常在*前效力立功,超群出众。开平年间,被刘捍诬陷,太祖很怀疑他,但没有把柄揭发他的罪行。不久王重师擅自派裨将张君练领兵深入邠州、凤翔,张君练战败。:刘捍至长安,王重师不重视他,刘捍即诬告于梁太祖朱温,说:王重师暗地里与邠州、岐州联合。故而被朱温所杀。

邓季筠:少入黄巢*,隶于太祖麾下。朱晃还妒贤嫉能,借口马瘦斩杀了屡立战功的骁将邓季筠。

氏叔琮: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开国名将。中和年间,募为骑兵。壮勇沉毅,胆力过人,参与唐末晋阳之战,官至保大*节度使、检校司徒。(年),进为右龙虎卫统*,守卫洛阳。是年八月,受朱温指使弑杀唐昭宗,册立唐哀帝。事后,朱温以氏叔琮“**不理”为由,贬为白州司户,不久赐死。

郭崇韬(约年~年),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名将、*事家、战略家。历仕两代三主(),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拜兵部尚书、枢密使。同年,郭崇韬献计奇袭汴州,梁晋对峙四十年,一战八天灭梁,他以佐命之臣之功加授侍中、冀州节度使,封赵郡公,食邑二千户,赐铁券,恕十死。(),李存勖以长子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率*六万讨伐前蜀。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率*抵达成都,王衍出降,前蜀灭亡。不久,郭崇韬遭到宦官李从袭、向延嗣、马彦珪和神闵敬皇后刘氏联手构陷,在成都被铁楇打死。所生五子全部遇难,两个孙子幸存。

林仁肇:原是闽国将领,后归南唐,率*救援寿州,并在正阳桥一役中逆风举火焚桥,力阻周*进击,因功被拜为镇海节度使,又改镇武昌。他在北宋建立后曾力劝后主李煜,请求收复淮南,未被采纳,又改任南都留守。(年),李煜中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反间计,将林仁肇杀害。不久,南唐灭亡。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自建炎二年(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纷纷响应,夹击金*。岳家*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李善长(年~1年)。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国公年),授号“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晋升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进爵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可谓位极人臣。1年,以胡惟庸*追问,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处死,时年七十七岁。

汪广洋: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十二月,因刘基为胡惟庸*死一案遭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责广洋朋*欺君,将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而死.

蓝玉:明朝开国名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年)拜征虏大将*。洪武二十一年(年)拜大将*、凉国公。蓝玉为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所以作为太子妃舅父,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朱元璋给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作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的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洪武二十六年(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元末时期,参加红巾*(刘福通)起义。率部归顺朱元璋,屡立战功,平甘肃、定四川、取贵州、下云南,七战七胜。朱元璋称:“论将之功,傅友德第一。傅友德因为跟蓝玉走的很近而且战功赫赫,更被朱元璋猜忌,朱标死后,朱元璋近乎疯狂的杀戮功臣,傅友德最后被朱元璋无罪赐死。

冯胜,明朝开国名将。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时期,结寨自保。随兄长冯国用投靠朱元璋,带兵征讨四方,建立明朝,颇有功绩。洪武五年(年),三路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都没有获胜,唯独冯胜斩获甚众。洪武二十年(年),冯胜担任大将*,带领傅友德、蓝玉等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冯胜居于第三”。因为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后来因“胜功最多”,遭太祖猜忌,受召还京。年,冯胜遭到无罪赐死,死后没有进入功臣庙。

周德兴(?—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同乡。公元年)六月,从朱元璋起兵,此后参与了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战斗。年),和杨璟、张彬一起征讨广西。(年),被封为江夏侯。洪武五年(年)元月,率领赵庸、左君弼出师南宁,讨伐湖南、广西少数民族。洪武二十年(年),经略福建。洪武二十五年(年)八月十日,儿子周骥在宫中和宫女淫乱,周德兴受株连被杀,公田被收。

于谦(年5月13日-年2月16日)明代大臣、民族英雄、*事家、*治家。(年),于谦登进士第。(1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山西。(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夏言(年7月14日-8年11月1日)明朝中期*治家、文学家,年),进士及第,授行人司行人。迁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闻名。明世宗继位后,上疏奏陈先朝弊*,奉命裁汰冗员,清查皇族庄田,迁少詹事兼任翰林学士。推动“大礼议”事件,大获圣宠,累迁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加位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年),成为内阁首辅。完备内阁,抑制宦官,整顿吏治,巩固边防,颇有*绩。内心耿直,豪迈强直,逐渐失去宠爱。8年),支持收复河套地区,受到严嵩诬陷,坐罪处死,时年六十七岁。明穆宗继位,得以平反昭雪。

曾铣(年-8年)明代抗蒙名将。嘉靖八年(年)进士,任福建长乐知县。后升御史,巡按辽东、山西,平定叛乱。明。嘉靖二十一年(2年),曾铣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务,以数千之兵拒敌塞门,命参将李珍偷袭敌*马梁山大本营,俺答腹背受敌,溃不成*。权臣严嵩为置*敌夏言于死地,向世宗进言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并串通败将仇鸾,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饷巨万;贿赂夏言,意求加官进爵。世宗罢免夏言,(8年)一月,将曾铣逮回京师,三法司不敢以律论断,揣摩世宗意图,以交结近侍律斩,妻、子流二千里。曾铣临刑慨然赋诗“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史称“天下闻而冤之”。

袁崇焕(年6月6日—年9月22日)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年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务,多次击败后金*的进犯。在抗击清*(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年羹尧(年~年1月13日)清朝名将。康熙三十九年(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加封太保、一等公。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雍正二年(年)入京,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赐令自尽。

杨虎城(年11月26日-年9月6日)民国陕*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总指挥、陆*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抓捕蒋介石而被囚十二年。年9月6日,因武装兵变主谋而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

杨虎城

叶挺(年9月10日—年4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创始人之一、新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事家、*治家。所在的国民革命*第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工农红*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予以抗议;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重新接纳为*员。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历史上含冤而死的忠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