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一?引子佛像袈裟的半偏袒式形制,不同于印度常见的通肩式、偏袒右肩式,特指以袈裟不同程度地遮盖右肩、右臂的穿着方式。这种袈裟形制,在现存最早的一批中国佛教石窟以及北凉石塔中极为常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A型,覆盖右肩与部分右上臂,露出右肘及下臂。如莫高窟第窟主尊、炳灵寺第窟北壁9号龛像、麦积山第78窟主尊〔图一〕、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图二:1-2〕等。
图一麦积山石窟第78窟正壁坐佛
图二:1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
图二:2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
B型,覆盖右肩及右臂,右手从袈裟上缘伸出。此类又可细分出两种类型:B-1:露出双手型。如炳灵寺第窟北壁6号龛像〔图三:1-2〕等。B-2:覆盖双手型,即右侧袈裟自右手臂外侧向内缠绕,末端于腹前下垂覆盖双手。如北凉石塔岷州庙塔像〔图四:1-2〕、莫高窟第窟北凉千佛等。
图三:1炳灵寺石窟第窟北壁6号龛像
图三:2炳灵寺第窟北壁6号龛像
图四:1岷州庙塔佛像敦煌研究院藏
图四:2岷州庙塔佛像
从北魏中期到东、西魏,中国佛像的袈裟形制经历了褒衣博带式(右手从袈裟下缘伸出)〔图五〕的短暂流行。之后,A型半偏袒式在北齐重新登场,入唐后成为袈裟主流形制之一〔图六〕,并渗透到朝鲜半岛、日本以及藏传佛教地区,一直沿用至今。然而,这种袈裟形制在印度本土却极为罕见,因此引起了中国和日本学术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