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主旨发言中提出四大主张,分别是: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因此,共建亚洲文明共同体需要一个亚洲的主体性,一个世界史的视野,一套平等、多元和包容的价值体系,以及一种开放与发展的时代精神。
赵月枝教授新近发表的《跨文化传播*治经济研究中的“跨文化”涵义》一文,展现了这一历史性、辩证性、世界性和批判性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虽然“文明”一词不是该文的聚焦点,文章对“跨文化”概念多重涵义的辨析及其背后的全球权力关系的分析对理解与“文化”既有交叉又有分别的“文明”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赵月枝,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全球传播*治经济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本文是作者从“跨文化”一词的不同涵义和知识社会学背景切入,探讨“跨文化传播*治经济研究基本框架”提出前后的传播学术语境和翻译问题,并结合相关最新学术资源,进一步探讨这一框架基本思路的理论文章。本文原刊发于《全球传媒学刊》年第一期,感谢赵月枝老师和《全球传媒学刊》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赵月枝,《跨文化传播*治经济研究中的“跨文化”涵义》,《全球传媒学刊》,年第1期(年3月),-页。
摘要
与建制性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带有欧洲殖民主义和战后美国霸权胎记的“跨文化”概念不同,跨文化传播*治经济研究中的“跨文化”概念可以回溯到后殖民语境中古巴学者菲南多·奥梯茨(FernandoOrtiz)提出的transculturation一词。这一概念特指殖民主义扩展中不同文化体系在不平等权力关系中的碰撞所导致的文化转型过程。跨文化传播*治经济研究将传播、*治经济结构和社会发展等问题放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互动过程中来分析,强调传播和文化的社会历史嵌入性、社会主体的能动性以及挑战全球资本主义的现实可能性。
关键词
跨文化、跨文化传播、后殖民文化研究、传播*治经济学、跨文化传播*治经济研究
跨文化传播*治经济研究是一个正在探索中的有关全球传播的整体性理论和实践框架。这一框架对传播*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