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4日报道澳大利亚“对话”网站7月21日发表题为《全球化是否正在退潮,世界将迎来第五次浪潮吗?》文章,作者是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伊丽莎白·洛茨。文章认为,全球化进程已经显示出去全球化和“慢球化”的双重特点。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在全球外部冲击下,需要对全球化进程进行彻底反思、重新设计和改革。而这最有可能引领世界进入第五次全球化浪潮。全文摘编如下:
在过去25年里,关于全球化的概念、历史和现状,以及全球化的不同维度和它所带来的好处,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提出,全球化经历了四次浪潮。年的一份报告对这四次浪潮进行了总结。
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始于19世纪末,结束于年,受益于工业革命带来的交通和通信进步。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是从年二战结束到年的这段时期。第三次浪潮从年柏林墙倒塌和年苏联解体开始,以年全球金融危机告终。随着全球从金融危机中复苏,数字经济崛起、人工智能发展以及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动力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第四次浪潮于年拉开序幕。
近来关于全球化的讨论集中在世界是否正在退出第四次浪潮,以及是否做好了迎接第五次浪潮的准备。
一个世纪前的第一次全球化退潮,与当今全球态势有着惊人的相似。但这些相似之处是否意味着当前全球化退潮已经显而易见?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去全球化或“慢球化”正在发生?
从年到年的30年间,是全球化浪潮消退的时期,其特征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其他因素包括,年至年的西班牙流感、年股市崩溃、30年代的大萧条。这一时期还伴随着保护主义情绪、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增加,以及国际贸易的全面收缩。
这一切的确与当前全球环境有着非同寻常的相似。世界仍在抗击对世界经济、全球供应链以及对人民的生命和福祉造成毁灭性影响的新冠疫情。
俄乌冲突造成了严重的全球不确定性和粮食短缺。这场冲突还导致天然气和燃料价格上涨、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混乱和政治两极分化。
各种消费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对一般物价水平造成了压力。全球通胀水平40年来首次大幅增长。各国货币管理者都在努力抑制通货膨胀。
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等在二战后运转良好的全球治理机构的影响力下降,而俄乌冲突在政治上把世界分裂。这种分裂带来了复杂的地缘政治挑战,这些挑战正在慢慢导致贸易伙伴关系和地区主义的变化。
去全球化是指全世界的联系变少,民族国家崛起、本地化解决方案和边境控制取代了全球机构、条约和自由流动。
现在还出现了“慢球化”的说法。趋势观察家和未来学家阿德伊吉·巴卡斯在年首次使用这个词来描述以下现象,即全球经济通过贸易、金融和其他流动继续融合,但速度明显放慢。
英国脱欧——尤其是在特朗普时代——导致经济关系进一步分裂,从而加剧了这些下滑趋势。
接下来会怎样?
现在的问题是,最新数据是否说明,全球化正在退潮——就像一个世纪前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结束时那样;还是说,目前世界正处于一个去全球化过程之中;再或者说,这只是一个“慢球化”过程,世界经济将从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中复苏?
影响当今世界的因素,如技术进步、数字时代以及技术和信息传播的速度,肯定会影响全球化的退潮力度,因为世界已经对全球化形成了深深的依赖。
民族国家认识到,盲目与其他国家的公司签订合同和协议并不可取,应当谨慎选择贸易和投资伙伴。过去三年发生的事件无疑表明,全世界经济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使有保护主义和内向型政策的威胁,也不可能全面收缩。
可能发生的是供应链碎片化,供应链将变得更加区域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将这种现象称为“友岸外包”。
全球化进程无疑已经显示出去全球化和“慢球化”的双重特点。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在全球外部冲击下,需要对全球化进程进行彻底反思、重新设计和改革。而这最有可能引领世界进入第五次全球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