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九姓是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十多个小国的泛称。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昭武一词的语源,尚无定论。《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而以东安国、毕国、那色波附于其间,曹国又分为东、西、中三国。另据(北史)(隋书),乌那曷、穆国、漕国也是王姓昭武的国家。
根据《隋书》,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
粟特人在历史上素以善于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上的贩运贸易。早在东汉时期,洛阳就有粟弋(即粟特)贾胡。敦煌古代烽隧下曾发现写在纸上的“古粟特语信柬”数件,其内容反映了东汉末或西晋末粟特人的经商组织和活动。南北朝以来,昭武九姓经商范围更加扩大,并不时为一些国家承担外交使命,如北周曾派遣酒泉胡安诺盘陀出使突厥。在唐代,经商的昭武九姓胡人常被称为兴生胡或简作兴胡。从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兴胡与县管百姓、行客并列,表明他们可能有一定的特殊身份或社会地位。
早在南北朝时期,姑臧等地就有昭武九姓胡建立的移民聚落。在唐代,碎叶、蒲昌海(今新疆罗布泊)、西州、伊州、敦煌(今甘肃敦煌县城西)、肃州(今甘肃酒泉)、凉州(今甘肃武威)、长安、蓝田、洛阳、关内道北部河曲六胡州等地都有昭武九姓胡的聚落(六胡州,年,东突厥颉利可汗降唐,原突厥中的昭武九姓部落随之入塞,唐为安置这批昭武九姓而置)。
据敦煌写卷(光启元年沙州、伊州残地志》,唐代在今罗布泊地区有康国大首领康艳典建立的五六座移民大城镇;敦煌郡敦煌县从化乡住着昭武九姓胡三百余户,人口当有一千三四百人。在内地,许多昭武九姓胡散居各地,其聚居者往往自有统领,称做大、小首领;在战乱时期往往自有城主(如伊州)。
唐玄宗开元九至十年(-)攻陷六胡州的康待宾、安慕客、何黑奴、石神奴等是昭武九姓胡;安史之乱的头目安禄山、史思明为营州(今辽宁朝阳)杂胡,也是昭武九姓胡后裔。
6世纪中期昭武诸国相继臣属西突厥。7世纪中期归附唐朝,受安西都护府统辖,同时开始遭受阿拉伯帝国侵袭,多次向唐朝求援,接受唐朝赐封的王号,反抗阿拉伯帝国。8世纪下半叶诸国逐步消亡。
康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是昭武九姓的中心。大臣3人,共掌国事。唐高宗永徽时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封其大首领笃婆钵提为康国王。年大食破其城国,国王乌勒伽投降并缔结条约,但于唐玄宗开元七年()复上表请唐助其反抗大食。
年(天宝三载)唐封其子康国王咄曷为钦化王米国治钵息德城(今片治肯特),与康国关系密切。唐贞观十六年()为西突厥所破,永徽五年()为大食所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开元六年()二次遣使来唐的当时的米国君主即片治肯特领主迪瓦什蒂奇,于年被大食人所俘,旋被杀。年康国王乌勒伽请唐封其子默啜为米国王。年唐赐米国王为恭顺王。
曹国分西、中、东三曹,西曹治瑟底痕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伊什特汗),与康国关系密切。唐开元十九年()封康国王乌勒伽之子咄喝为曹国王,天宝三年()赐曹国王为怀德王。中曹治迦底真城(在今撒马尔罕西北之凯布德)。东曹首府布恩吉卡特(一说在今乌勒提尤别,一说在乌勒提尤别西南之沙赫里斯坦)。唐玄宗开元年间曾屈服于大食人,到天宝十一年()曾上表唐朝请击黑衣大食。
何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方。唐高宗永徽时以其地为贵霜州,任何国国君为刺史。在今盐池县苏步井乡曾发现何国人的家族墓地,其墓志标明为大夏月支人。
安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地区。唐高宗显庆时为安息州,任安国国王为刺史。其王别顿之遗孀可敦在7世纪下半叶多次抗击大食入侵,其子安国王笃萨波提一度被篡位,唐玄宗开元七年(),笃萨波提向唐上表乞师以抗大食,后被大食人所杀,其子屈底波曾遣使来唐。固原南郊(今原州区开城镇)曾出土一块“安娘墓志”,据墓志记载,安娘为安国人后裔。
史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南方。史国人约在北朝时期就来到原州,隋唐时期一直在当地为官,与康国人、何国人通婚。年,在原州境内发掘出土的史道德墓,墓主人史道德为初唐人。据墓志载,其先祖为“建康飞桥”人,建康,就是前凉张骏所置的建康郡,其地即今甘肃省高台县。因远祖为官徙居原州平高县(西魏末将高平县更名为平高县,治所即今原州区),已是几代人,应该算是“老原州”了。
祖上历代为官,到了史道德一代,家世可能已经衰落,只任了个兰池正监,也就是个牧马的小官,唐高宗仪凤三年()卒于原州平高县招远里私第,后考古工作者又在当地发掘出土了史索严墓、史铁棒墓、史诃耽墓等,从墓志看,是家族墓葬群,都江堰市是史国人。另外,昭武九姓中的石、穆等可能都在原州境内活动过,说明原州在唐代时期曾是粟特人的聚居地。
粟特昭武九姓的活动特点使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袄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对其他游牧民族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粟特人建立的康、安、米、曹、石、何等城邦,位居亚洲腹地的中心,当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枢纽,乃是丝绸—黄金贸易的最大转运站,诸国因之致富。粟特人以善经商闻名,多豪商大贾,操印欧系东伊朗语,早就创立了源自阿拉美字母系统的拼音文字,一般称之为粟特文。粟特一词意为商人,这恰恰说明粟特人是以经商闻名于世的。
史载康国粟特“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不辞劳苦,沿丝绸之路东西往返,由之形成了许多粟特聚落。例如,丝路北道的碎叶城应即粟特人所筑,入唐后王方翼扩其形制,招徕胡贾,定为北道征收过往商税的关卡所在。后又置为碎叶州,州刺史安车鼻施名见于神龙元年所建之乾陵蕃臣碑题铭。安指安国,此人似即出身安国的突厥化粟特人。
粟特人的主要商业活动内容是从中原购买丝绸,而从西域运进体积小,价值高的珍宝,如琴瑟、美玉、玛瑙、珍珠等,因此,粟特胡以善于鉴别宝物著称。(南部新书》记长安“西市胡人贵蚌珠而贱蛇珠。蛇珠者,蛇之所出也,唯胡人辨之”。六畜也是栗特商人出售的主要商品,突厥汗国境内的粟特人主要承担着这种以畜易绢的互市活动。新疆境内作为唐之臣民的粟特人也常做一些较短途的牲畜生意。
奴隶也是粟特人贩运的主要商品,官府一般保护这种交易的正常进行,粟特人还以非法手段抢掠或拐带中原妇女。唐振武军使张光晟就查获了一起回鹘境内粟特人拐卖汉女的案件。粟特商人几乎都是高利贷者,除贷钱外还贷放绢帛,吐鲁番阿斯塔那61号墓出土文书中有一件《唐西州高昌县上安西都护府牌稿》,内容是汉人李绍谨借练于粟特胡曹禄山,拖欠未还,引起的一起经济诉案。
此案李绍谨于弓月城一次借练匹之多,可见粟特人资财之众,并以之牟利。又(册府元龟)卷,记长庆二年“京师内冠子弟”多“举蕃客本钱”,即借了粟特人的钱,偿还不起。由此可知,粟特人的商业活动包括丝绸、珠宝、珍玩、牲畜、奴隶、举息等,几乎覆盖了一切重要市场领域,确已控制了丝路贸易的命脉。乃至“京师衣冠子弟”也不得不拜在他们的脚下。粟特人商业成功的奥秘,除了归功于精通业务,善于筹算,不畏艰险,谙熟各种语言以外,还具有许多经商的手段。
粟特人善于投附一定政治势力,并取得一定政治地位,从而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例如,粟特人马涅亚克曾代表突厥,奉使波斯、东罗马,西魏酒泉胡安诺盘陀曾奉使突厥,唐代著名粟特商人康艳典、石万年、康拂耽延、何伏帝延等皆拥有城主称号,曹令忠官拜北庭大都护、康感官拜凉州刺史、康进德为安西大都护府果毅,其例不胜枚举。凭借官员身份或投依官府,进行商业活动,自然是得心应手了。
粟特人常常利用宗教活动掩护商业活动。粟特人的宗教信仰相当复杂,佛教、袄教、摩尼教皆拥有其信徒,例如,华严宗第三代宗师贤首大师释法藏就是康国人,曾与玄类同参译事。回鹘阪依摩尼教亦赖粟特人之力。这些具有宗教人士身份的粟特人也在经商牟利。
粟特人还利用隋、唐王朝推行胡、汉有别,各依其俗的政策,发展自身势力。这一政策对汉人推行重农抑商,严禁汉人从事国际贸易,从而为粟特人创造了独霸丝路贸易财源的有利条件。粟特人宁肯附籍或客籍,多不肯甘为编户;就是利用蕃、汉有别的空隙,由之成为巨富。例如“长安县人史婆陀,家兴贩,资财巨富。
身有勋官骑尉,其园池屋宇,衣服器玩,家懂侍妾比王侯”。此乃敦煌出土文书(唐人判集)中的虚拟判例,已可窥见粟特人的豪富,粟特人的资财皆在万金以上,非但中原普通商人难于望其项背,就是世代官宦的衣冠子弟,相形之下也显得寒碜极了。
粟特人属剪发型民族。(魏书·西域传》记“康国丈夫剪发”,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亦云“此中胡国并剪发”。按波斯发型为剪发齐项,粟特人大约也是如此,(康国传)记其女子盘髻,然品治肯特壁画中少女发型则为梳五辫,左右各二,脑后一,而妇人的盘髻也是由辫子盘梳而成且面蒙黑巾。康国人还有以发油美发的习俗,杜环《经行记》记粟特人“以香油涂发”。
粟特人一般穿白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21记曰:“西域俗人皆著白色衣”,玄类亦日“吉乃素服,凶则皂衣。”黑色乃丧服的颜色,忌服用。由于粟特人重商逐利,不存在服色等级的差别,其余花色亦各凭所好,所谓“素衣”,未必是全白,而是多夹用绿花,一般戴尖顶虚帽,大约是古塞人遗俗,有的帽子还有前檐;曰卷檐虚帽,便于遮阳远视,宜于长途旅行。其服装以窄袖紧身为特征,讲究突出身体线条。粟特人“父子计利”,因之不存在大家族制度,而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度。
这种家庭的特征是一方面非常重视父系家世,穆格山文书中的粟特人皆冠以某某是某某的儿子,父名至关重要,祖父以上就不计了。另一方面,男子成年后就须脱离家庭,自去经商谋生,孩子一降生就进行经商教育,至“男年五岁,则令学书,少解,则遣学贾,以得利多为善”。“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开始与父母、兄弟别离分居,兄弟之间如发生利益纠纷,不耻诉于宫府。
兄弟、邻居之间财产分得清清楚楚,但粟特式的“小家庭”只是相对于数代同堂、兄弟分居的大家庭而言,规模并不算小,这是因为其婚姻乃建立在多妻制的基础上,粟特人的正妻多为同族联姻,如康阿义屈达干夫人石氏、安菩夫人康氏、米继芬夫人米氏,康、安、米、石皆为粟特姓氏,但也有异族通婚者,如安禄山生父本姓康,养父姓安,母为突厥阿史德氏,亦属异族豪宗大姓。
正妻地位很高,可以与丈夫并坐胡床见客,法律上不但允许夫休妻,而且允许妻弃夫,拥有再嫁的权利。由于粟特人多去远地经商,其夫妻生活不可能为一夫一妻制束缚得很紧。因此,还另有侍妾、姘头,这些次妻皆为外族,有的还具奴隶身份。“妇言是用,男子居下”,无非反映正妻尚拥有一定的发言权,而且在交际场合男性推崇妇女以为骑士风度而已。粟特的历法直接继承波斯的影响,实行袄教历,这种历法分全年为天,12月,每月一律30天,余5天搁置,一年差6小时,4年差1天,因此,每4年岁首提前1天,故中国史料对粟特岁首记载不一,杜环(经行记)云“其俗汉五月为岁首”,韦节(西蕃记)说“以六月一日为岁首”,(新唐书·康国传》则云:“以十二月为岁首”。
记载差异正是由于岁首推移的结果,七暇制的发明则乃粟特历法的重要特点,七耀指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合为一个周期,又称星期,至今仍在通行粟特人的宗教信仰呈现多元文化色彩,主要有袄教、佛教、摩尼教,后来有伊斯兰教。
佛教在贵霜王朝时代曾为中亚地区的主体信仰,后来随着萨珊王朝政治影响的扩大和袄教的复兴,虽有所衰落,但仍存在一定势力。其国“俗奉佛”,“颇有佛法”,有史料记米国遭受西突厥肆叶护可汗侵扰,毁佛伽蓝,掠去大量金宝,安国佛教寺院规模宏大,佛像饰以金宝,大食攻入沛肯城,毁所供银质佛像,重达迪勒木,在佛眼中挖出鸽蛋大小的珍珠两颗,可见粟特人中佛教信徒依然不少。
粟特人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绘画、音乐、舞蹈都非常发达。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盛赞北齐粟特画家曹仲达的“湿衣贴体”的画风,这种画风在品治肯特的大幅宏伟壁画中充分显示出来。在音乐方面,康国乐、安国乐皆名闻天下,粟特琵琶高手草婆罗门、曹僧奴、曹明达祖孙三代皆擅绝技,历仕西魏、北齐、隋三朝,皆大红大紫,其中曹明达还为北齐主封为郡王。
著名歌手何满子誉满京师,曹刚善于右手琵琶,人谓其运拨“若风雨”,康昆仑更是号称弹琵琶“长安第一手”,歌手米嘉荣歌声凄楚动人,刘禹锡诗云:“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又云“唱得凉州意外声,故人唯数米嘉荣”。
音乐理论家何妥曾为隋朝正音律,出任国子监祭酒。在舞蹈方面,康国粟特善胡旋舞,石国粟特善拓枝舞。胡旋舞以旋转快速,动作刚劲著称;拓枝舞则胡帽银带,帽上饰金铃,舞时伟转有声。又有胡腾舞、反手叉腰,首足如弓,倏然腾起,而又颇作醉态,李端《胡腾儿》诗曰:“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有人认为中国武术中的醉拳就承袭了胡腾舞的某些动作。壁画中还绘有二人对弈图,所弈者乃是源出波斯的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与此同源,可见这一棋类也是以粟特人为媒介传入的。
唐灭西突厥,政治势力越过葱岭,即成为这些西域小国的保护者。这些小国其中不少是文化较高的农业国,被游牧的西突厥威胁和征服,当然不如依附唐朝,对本身有利,因此上很乐意成为唐的附属国。精于商道的粟特人更乐意在社会安定的唐朝境内做生意。原州境内的“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又云“唱得凉州意外声,故人唯数米嘉荣”。
音乐理论家何妥曾为隋朝正音律,出任国子监祭酒。在舞蹈方面,康国粟特善胡旋舞,石国粟特善拓枝舞。胡旋舞以旋转快速,动作刚劲著称;拓枝舞则胡帽银带,帽上饰金铃,舞时伟转有声。又有胡腾舞、反手叉腰,首足如弓,倏然腾起,而又颇作醉态,李端《胡腾儿》诗曰:“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有人认为中国武术中的醉拳就承袭了胡腾舞的某些动作。壁画中还绘有二人对弈图,所弈者乃是源出波斯的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与此同源,可见这一棋类也是以粟特人为媒介传人的。
唐灭西突厥,政治势力越过葱岭,即成为这些西域小国的保护者。这些小国其中不少是文化较高的农业国,被游牧的西突厥威胁和征服,当然不如依附唐朝,对本身有利,因此上很乐意成为唐的附属国,精于商道的粟特人更乐意在社会安定的唐朝境内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