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陀利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荷马李全球打击,全球部署
TUhjnbcbe - 2024/8/28 16:30:00

决定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律说起来非常简单,又是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无论个人的因素、国家的因素如何变化,这些基本规律都不可动摇。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军事实力是决定性前提,弱肉强食的法则始终在发挥作用。某个国家的强如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抱负,取决于这个国家拥有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取决于这个国家国民整体的精神素养。

由于人类的进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家与国家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目前整个世界的利益基本已被瓜分殆尽,列强再想像以前那样“捡软柿子捏”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未来的冲突必然是列强与列强间的硬碰硬。正是由于认识到这点,门罗才提出自己的主张,试图避免西方列强间发生冲突,特别是避免美国在崛起过程中与他们发生冲突。遗憾的是,无论美国还是欧洲的政治家都没能在提出自己主张的同时,认识到决定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律。

门罗所处的时代让他不可能预料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对世界造成的改变、对人类自身造成的改变,同时也不可能预料到这种改变还将继续下去。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时间和距离都不再成为限制人类交往的障碍。门罗时代,大西洋是隔绝美国与欧洲的天然屏障,现在的它却已经成了个“小池塘”。

由于舰船技术的进步,现今欧洲列强的舰队穿越大西洋开到美国海岸耗费的时间就跟门罗时代从华盛顿到波士顿的陆上旅行差不多。同样的道理,太平洋也不可能继续保持太平,它为美国带来的也不将再仅仅是瓷器和茶叶。欧洲列强眼下正在东方的土地上贪婪地寻找“金羊毛”,同时也在播种仇恨的“龙牙”。某些东方国家正在迅速崛起,他们的耀武扬威地战舰行驶在大洋上,就像天空中的风筝那般轻盈。

门罗预料不到所有这一切,他提出的主张在他生活的时代无疑属于当之无愧的真理,然而世界的变化让昨天的真理变成了今天的谬误。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如今的很多美国人却还像曾经的门罗那样,认为敌人不可能跨越浩瀚的大西洋或太平洋,登陆美国本土。抱着这种心态,我们长期忽视陆海军建设,让国家几乎处于对外敌入侵不设防的状态。本章将着重探讨这种因地理距离优势造成的盲目自信。

就军事领域而言,今天的距离是不能按我们通常的印象去衡量的。拿破仑时代,欧洲多数国家的首都即便与巴黎相隔千里,却又好像就在这座城市的近郊。相反,英国虽然与法国仅仅隔着一条狭窄的海峡,法国人却始终感觉与哪个国家相隔千里。同样的道理,布尔战争时期的英国人也要感觉朴茨茅斯港英里以外的开普敦要比同处一地的比勒陀利亚近得多。

军事领域中,部队与出发基地间的距离其实是以时间来衡量的,取决于输送兵力和补给品的效率。换言之,战争爆发时,战场与部队出发基地间距离的计算不是以英里为单位,而是以时间为单位的,这个时间距离的长短取决于运输速度、保护己方交通线不受侵扰的能力,以及输送途径的多样性等因素。

两个地方在空间上可能相隔英里,不过它们中间如果有铁路相连,那么这两个地方的实际距离就要比仅有普通乡村公路相连的情况下“缩短”很多。在没有敌方舰队袭扰的前提下,海洋是最便捷的输送途径。这首先归功于现代蒸汽轮船的高速和巨大装载量,同时也归功于航线选择的多样性。某些人认为美国占据地理优势,天然免于外敌入侵的主要依据首先是拿破仑在莫斯科城下的惨败,其次是日俄战争中俄军面对日军的孱弱无力,因为距离对这两场战争的胜负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实际的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就拿破仑在莫斯科城下的惨败来说,当时的法军还没有获得类似现在这样名目繁多的军事装备,当时的法国也找不到可以提供协助的盟友。战争中的法军需要花几个月时间从巴黎跋涉到莫斯科,补给物资的运输情况也大致相同。现在,由于交通技术的进步,任何欧洲国家首都与美国华盛顿、纽约、波士顿等大城市间的旅行距离都被缩短到了7天左右。同样的原因,日本现在要想跨越大西洋把部队投送到美国海岸,也并不比把这些士兵送到满洲困难多少。

古斯塔夫·阿道夫、腓特烈大帝等古代君主指挥战斗时,部队距离后方主要基地的路程通常在几周左右。拿破仑率军横扫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等国时,部队距离后方基地的路程通常也在几周左右,偶尔才会出现几个月的情况。墨西哥战争中,美军与后方基地的距离已经经常性地被拉伸到几个月的路程。

南北战争期间,北方军队仍旧局限在距离后方基地几星期路程的范围内作战,例如格兰特将军指挥的维克斯堡之战;伯恩赛德将军从路易斯维尔挺进诺克斯维尔;谢尔曼将军以查塔努加为基地攻克亚特兰大,然后又向北一路扫荡;班克斯将军进军德克萨斯,以及谢尔曼横扫密西西比等等。北方军队征战新奥尔良时,就连士兵吃的牛肉都是从纽约运过去的,运输距离英里。他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战绩,是因为他们采取了与欧洲军队不同的战术,边作战边在身后建立前进补给点,让自己跟补给点距离始终控制在10天左右。

格兰特将军征战密西西比时,从伯恩斯自治市到维克斯堡足足走了20天。今天,同样规模的部队从不莱梅出发向东横渡大西洋登陆美国海岸也只需要一半儿的时间。年,北方军队的陆军第4军(thefourtharmycorp)出发前往纳什维尔,路程总计英里,他们为此动员了部各式车辆。换在今天,同等规模的部队在齐装满员的情况下从德国海运美国也只需要5条轮船。如果有25条轮船,就可以把2人规模的部队连同他们的武器、补给从德国港口直接运到美国海岸线登陆。完成这样的军事行动并不比格兰特将军当年带领同样规模的部队从华盛顿挺进到阿波马托克耗费更多时间。

按照德国现有的实力,他们完全可以在14昼夜的时间里把20士兵送上美国海岸。年征战弗吉尼亚时,格兰特将军麾下的士兵总计有12人,为他们提供后勤补给的大小车辆足有辆,2匹骡马负责为这些车辆提供动力。如此规模的车队,每次可以为格兰特的部队提供吨各类物资。换在今天,随便找条轮船就可以花费比格兰特车队更少的时间,把同等重量的物资从拉皮丹河南岸送到詹姆斯河北岸,而且途中不会受到任何袭扰。总而言之,由于世界形势的变化,美国曾经的地理优势已经荡然无存。如果战争爆发,我们唯一的指望只有大洋上的舰队和规模小得不成体统的陆军。如果这最后的指望完蛋了,美国也就完蛋了。

为了保证美国安全,继续让这个国家在地理上保持相对与世隔绝的状态,美国舰队的规模应不低于任何欧洲列强舰队规模的2倍,陆军则至少应该相当于某些欧亚强国规模的一半儿。然而就大西洋范围来说,仅英国舰队的数量就足足比美国多3倍。到了太平洋上,这个差距被拉大到了10倍。如果有必要的话,德国或法国都可以在太平洋上集结起规模4倍于美国的海军舰队,同时仍旧在大西洋上保持对美国海军的数量优势。如果美国某天真地跟英国、法国或德国在远东地区爆发冲突,这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都可以在太平洋上形成对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

与此同时,他们剩余的海军力量还可以对美国部署在大西洋上的舰队形成牵制,让我们无法对太平洋方向实施有效增援。无论以太平洋的美国舰队增援大西洋方向,还是以大西洋的美国舰队增援太平洋方向,都至少需要4个月时间。假设美国大西洋舰队奉命增援太平洋方向,大西洋上的敌军舰队就可以利用这4个月时间,从容登陆美国东海岸,占领所有港口和海军基地,美国大西洋舰队将因此在这片大洋上彻底失去立足点。同样的道理,如果美国太平洋舰队被全歼,菲律宾殖民地、夏威夷、阿拉斯加等地很快就将落入敌手,整个美国西海岸也将成为任人宰割的不设防地带。美国人甚至有可能被从太平洋沿岸的家园被驱逐到美洲内陆,永远再也别想看到这片大海。

正如前面反复强调的那样,世界的变化已经让军队的全球调动成为可能,不管我们所在的位置看似多么与世隔绝,敌人都有可能从各个方向打过来。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海洋不再是美国的天然屏障,相反倒可能成了别人攻打我们的便捷通道。过去,组织部队齐装满员,带着各种补给车辆行军英里就被认为是件了不得的大事;现在,德国、法国或者英国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把他们的部队投送到美国东海岸的任何地点。

日本军队则可以轻轻松松地登陆加利福尼亚,耗费的时间就跟以前美军从洛杉矶行军到旧金山差不多。各种条件理想的前提下,1艘大型轮船能够从欧洲向美国海岸投送的兵力换在独立战争期间或战争期间需要整个英国舰队全力以赴才能完成。现在,这种新式轮船不但可以1次装载1个旅的兵力,还能带上他们的全部装备、补给。仅用6天时间,这些士兵就可以登录美国海岸。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战争爆发,德国或日本拥有的大量商船可以被迅速改装为运兵船,在1个月时间里将20士兵送到美国。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失去海洋保护的美国最多也就还能抵抗几周或者几个月时间。用不了1年时间,美国这个国家就可能成为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通技术的进步已经让美国成了跟欧洲列强直接“接壤”的国家。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我们必将彻底丧失地理上的天然优势。既然老天爷已经靠不住,美国人就只能从曾经的沾沾自喜中清醒过来,凭借自己的血肉和武器为国家筑起坚固的屏障,捍卫美国在西半球的利益。

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再像刚刚过去的门罗时代那样,动辄需要航行几周甚至几个月时间从海上来到美国。今天的船只航行在大洋上已经基本不受风暴和洋流的困扰,航行时刻表因此可以制定得像家里的座钟那么精确;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驾驶小舟漂泊在凶险的大洋上,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未知;今天的距离当然也不能再用以前的标准来衡量。

1
查看完整版本: 荷马李全球打击,全球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