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陀利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迈克尔middot肯纳在沉思与魔幻的 [复制链接]

1#

迈克尔.肯纳:年出生于英国北部的小郡兰开夏,国际著名黑白风景摄影师。

这篇关于迈克尔.肯纳的评论文章是我在年翻译的,为了向这位献身于神秘自然的图像魔术师致敬。

我决定翻译这篇文章,是因为作者PierreBonhomme的一段文字深深吸引了我,这段评论精彩极了,是关于迈克尔拍摄威尼斯的故事:

“只有在夜里,他才会走上这座城市的街道体味它。此时,小巷与运河几乎被人们废弃,静默煽动孤独,教堂和宫殿终于摆脱白天汹涌闯入的外来者,获得永恒般的安宁。此刻,即使想象中最微妙的波动,也可以被接受。月光下,威尼斯在这位夜访者的快乐面前打开了自己……,他从宫殿逛到运河,不知疲倦地将圣马可、圣母安康和圣米歇尔的神秘混合进他宁静的摄影作品中。”

我被这段描述迷住了,这位评论者懂他,我肯定。这难道不美得像是一场梦吗?看到这,我迫不及待地去搜索他关于威尼斯的照片。说真的,你们看过他的威尼斯系列吗?我看出一身寒毛。像威尼斯这样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就被无数诗人、画家,雕塑家,作曲家、电影导演狂热的热爱与追捧,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这座城市的观察、认识、体验,有的华丽绚烂,有的安静朴素,所有传奇、传说、自然、人工,混合着光影与反射,试图揭示出它谜一样的魔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想创造出自己关于它的视独特角,根本是对勇气与智慧的极端挑战!可是迈克尔.肯纳四两拨千斤,他根本不是在拍威尼斯,这座城市只是一艘帮助他穿越时空的宇宙飞船,带他进入那个遥远又亲切的缥缈魔幻世界。不然的话,你们看谁能拍出这样的照片?

走进迈克尔.肯纳,有几次心路历程的变化,开始是有点懵,觉得很牛又说不清牛在哪;后来不以为然,觉得熟悉到没了新鲜感;再后来又发他的画面总能触动人,无论何时再次翻开。

他的照片总能营造出一种混沌又魔幻的梦境感,又准确扑捉到梦游者在梦中的感受(如果你还记得的话):大抵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场景,尺度模糊,人影飘忽或完全空无一人,被头脑过滤过的画面不知道到底滤去了什么,可就是纯粹,庄重,感人。那种体验与其说是震撼、痴迷,不如说只是出离的观望,恍惚又呆呆地盯着它看。有时我们很清楚自己的眼睛并非梦中的主角,而是主角之外的观看者,没有任何情感纠葛或爱恨情仇,只是时空穿越般,不知道何时何地般瞪着眼睛贪婪摄取,除了单纯描述无法做出任何判断。因为我们知道一旦梦醒了,这一切都会如烟雾飘散,消失不见。扑捉这样的感觉是很难的,就像我做了无数次精彩的梦,却不知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述那梦里的感觉。而令人嫉妒的迈克尔.肯纳,找到了照相机,找到了他自己的方式。

我猜,不常做梦的人可能很难理解肯纳。可是,这世上有不爱做梦的人么?

年迈克尔出版了一本摄影集《中国》,用独特的审美视角诠释了中国之眼。你可能没听说过他,但是你也许在很多都地方见过他拍摄的中国照品。他的黄山风景,拍出了中国文人山水画的意境……

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并不能真正扑捉到他的性格特征,也不知道为何他会如此拍照。从他的宗教信仰倒可能瞧出点端倪。他自述童年时曾把担任牧师作为长大后的志向,可见幼时信教的虔诚,这一点也许勉强可以联系到他作品中某种极简又纯粹的宗教特性,但是有信仰的人太多了,却很少有人能用这样的方式拍照。

另一个角度是他故乡英国的文学艺术传统也对迈克尔的创作气质有濡染之功,英国的多湿、凝重的气氛,神秘而如梦的感官,都在他的作品中表露无遗。这点毋庸置疑,他确实太爱表现雾气湿重模糊的画面了,可是很多英国人恰恰因为那里的气候原因而更加热爱明光下明确和清晰的东西。

迈克尔.肯纳对日本情有独锺,前后去了八趟日本。英国与日本同属岛国,与大陆若即若离,相似的国土面积、人口与相似的温带气候,都导致了某种联想,显然英国与日本确有某种相似的属性。这是否又是他之为他的缘由呢?

一个艺术家真实的性格,永远模糊在大众视野之外,如若不然,我们可能接受不了他们真实的琐碎与平凡。

-----------------------------------------

《迈克尔·肯纳:在沉思与魔幻的风景中心》

迈克尔.肯纳一年中有大半时间不在西雅图,这座城市现在他称之为家。他在另外两座城市——旧金山(-)和波特兰(-)——的生活也都是阶段性的,因为他总是远赴世界各地旅行。一直以来他在哪儿都能找到家的感觉。他的脚踩大地,脑子里天马行空。如果没有手机和网络,人们根本找不着他。

他看上去泰然自若,完全不受时差的困扰,也不受突变天气和航空管制的影响。他从不抱怨讨厌的意外,事情受阻,或是生活中突然出现的恼人小事。我怀疑除了意外事故或是外力强迫,还有什么能打破他的平衡,干扰他的平静,切断他好奇、渴望和自我实现的链条。如果不得不定居下来,他能在西雅图或是任何选择的地方生活下去——只要那颗摄影师的心还能持续跳动——就如同约瑟夫·苏德克之于布拉格;布拉塞之于巴黎;安德烈·柯特兹之于纽约;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之于莱克乔治;或者爱德华·韦斯顿之于加州海岸的罗伯斯角。是否摄影本身就是他日常生活的幸福来源?忠实于内心的他一整年都在环球旅行。他从底片小样上挑选并加入当前工作单的照片既包括他决定去工作的城市与地域,也同样包含那些偶尔经过或短暂停留参观就带给他意外摄影乐趣的地方。这些兴趣地名单勾勒出他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