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陀利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观察ldquo一带一路rdqu [复制链接]

1#

作者:孙敬鑫

简介: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传播中心主任

年,共建“一带一路”稳步进入第八个年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客观上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严峻挑战,但同时也对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带来契机。在此特殊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出现一些新特点和新变化。

01

舆论压力明显上升

整体来看,近期国际舆论直接或间接涉及“一带一路”时,各类负面观点、悲观情绪和唱衰声音明显增多。

疫情发生以来,不少西方乃至少数发展中国家的*要、媒体和专家学者等,将中国与病*相关联,破坏中国国家形象、外交形象、产品信誉。例如,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为题刊文,德国《明镜》周刊在其封面上写下“新型冠状病*中国制造”等字眼。

近期多个民意调查显示,美国公众舆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增多。3月17日,美国民调机构拉斯穆森发表调查报告显示,在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方面,21%受访者认为中国是美国的敌人,10%认为中国是美国的伙伴,61%介于二者之间。5月14日,澳大利亚罗伊研究所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69%的受访者对中国在抗疫中的表现“没好感”“不认同中国*治体制”。5月21日,皮尤发布民调显示,仅3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抗疫经验值得学习。

不仅如此,少数非洲国家也对中国颇有微词。例如,4月下旬,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家部分媒体发表了涉中国形象的歪曲报道,影响了非洲民众对中国形象的好感度。中国国家形象受到的阶段性冲击,也自然影响到了外界对“一带一路”在建项目和在外中国企业的美誉度。

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国际舆论中的涉华负面论调花样百出。2月,有媒体将疫情描绘为“中国版切尔诺贝利事件”。3月中下旬至4月初,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的指责铺天盖地,如“中国病*源头论”“中国延误论”“中国不透明论”“中国转移责任论”“中国欺骗论”等。

▲4月30日,新华社在其推特上发布了一则名为《病*往事》(OnceuponaVirus)的视频,获得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