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陀利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逃离比勒陀利亚真实改编木头打造监狱钥 [复制链接]

1#

70年代的南非情势动荡不安,黑白隔离*策导致国家分裂,曼德拉与西苏鲁等反对种族隔离*策人士遭到逮捕,黑人在街头遭到白人警察枪杀,连小孩都无法幸免于难……《逃离比勒陀利亚》就是一部描写南非黑暗时期的电影。即便你不了解70年代的南非、你甚至不认识曼德拉、这些都不要紧,一点都不会妨碍你享受《逃离比勒陀利亚》,而如果你喜欢《逃出亚卡拉》或是《肖申克的救赎》,那你绝对会喜欢这部电影。

《逃离比勒陀利亚》剧情描述的是,年,两名反对南非种族隔离*策的白人,他们因执行街头爆炸行动而遭到逮捕,被送往看管严格的比勒陀利亚白人男子监狱囚禁。十数年的刑期让他们决定策划逃狱行动。蒂姆擅长木工,他仔细观察狱卒所配戴的每把钥匙,用笔画下形状,再用木头打造成钥匙,经过天的精密计划及准备,他必须连续开启10道厚达三尺的铁门,才能奔向自由……

《逃离比勒陀利亚》偏向纯粹挑动神经的刺激电影

也许你会以为《逃离比勒陀利亚》会是另一部《午夜快车》或是《巴比龙》,而2位革命战友一起入狱,看起来很像《蜘蛛女之吻》。这些电影里都暴露了狱*黑暗,这些电影里都有糟糕的环境、虐待狂的狱卒、与残暴饥渴的狱友们。这些电影强化了这些残忍元素,让剧中的监狱等同人间炼狱,强调「逃出生天」是主角们永远不放弃的目标。

但是《逃离比勒陀利亚》虽然确实也把故事背景设定在恶名昭彰的比勒陀利亚白人男子监狱,那里也有不苟言笑的狱警,动不动就*打犯人,同样将黑人视为刍狗。但是说实话,这些黑狱描写与其他逃狱类型电影比起来,并不那么突出。

比勒陀利亚白人男子监狱,更像是一个单纯的复杂迷宫,要求参赛者只能从监狱里现地取材,躲过狱卒们的视线,逃出监狱。那里没有精虫冲脑的狱友盯着你的屁股、没有狱卒的变态虐待游戏等你加入,没有这些煽情猎奇设计来激起你亟欲以暴制暴的情绪。相对地,压在主角们头上的,是南非惩治异议分子的超长刑期,以及严密的牢门,这让《逃离比勒陀利亚》限制了自己的诠释空间,意外地,这部外表看起来像是人权斗士挣脱国家机器的歌颂平权电影,其实更接近纯粹挑动神经的刺激惊悚电影。

《逃离比勒陀利亚》并不算长,分钟的片长让主角在犯下罪行、遭到审判、进入监狱的前情提要,被压缩到很小空间,看得出电影其实无意特别将主角推上种族隔离*策的受害者地位,我们从电影里知道,其实主角家境富裕、又身为白人,他会在黑白对立的动荡中站在相反立场的黑人一方,也许只是因为他的女友是黑人、以及他身为知识分子自许的道德标准而已。这并不是太特别有戏的主角设定,但是,当《逃离比勒陀利亚》开场不过十数分钟,在主角进入监狱之后,画风一阵突变:这场人权自由大戏,突然变成了一场闯关求生游戏。

所以,把《逃离比勒陀利亚》放进人权影展的必播清单里,其实有那么点诡异;《逃离比勒陀利亚》应该跟《谍中谍》或《亡命天涯》这样与时间赛跑的紧张动作电影放在一起。它充满了刺激片段,令人心惊胆跳,双手几乎永远都在捂脸状态──你不是感动到哭,你是被下一秒他们就要东窗事发的紧张感逼得捂住眼睛。而当你想起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则会同时对他们越狱的手段啧啧称奇。

充满娱乐性让你绷紧神经

《逃离比勒陀利亚》背后的真实故事已经离奇地超乎想象:囚犯每天观察系于狱卒腰间的钥匙,竟然异想天开地自己打造钥匙。但是说得简单,做起来却不轻松。为什么我们的钥匙都是金属制成?因为转动锁头的动作,其实很容易破坏材质不够坚硬的钥匙,而导致钥匙在锁孔里裂成粉碎。况且,每道门的开启方向还不一样、并且没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每一道门的锁孔、再加上离开监狱的路线里到底有几道门?

而且除了门锁之外,还得想办法避开来回巡逻的狱卒,或是墙头上的狙击手。这些简单想到的问题,都成了《逃离比勒陀利亚》绷紧观众神经最好的难题:主角们该如何制造钥匙、如何制造出正确钥匙、如何找到正确的逃生门?

《逃离比勒陀利亚》剧情设计烧脑,让逃狱又更刺激了。

这些让观众揪紧胸口、烧穿脑袋的刺激剧情设计,让《逃离比勒陀利亚》轻易地在所有最刺激的逃狱电影里名列前茅。不过,虽然几乎电影一开演就在专心逃狱的主角,并不像其他文艺黑狱电影的主角,必须面对自己的心魔、或是在孤独中面对自己的脆弱。但是这部电影仍然特别加入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尽管主角原本的想法,是带着所有的人权犯离开监狱,但仍然有许多囚犯拒绝了他,原因是他们必须「以身殉道」,他们必须待在狱中,借以透过这种不公平的监禁,对*府无法无天的专制与荒谬,做出无声的抗议——曼德拉本人就遭到监禁26年、剧中出现的丹尼斯·戈德伯格也被监禁了22年。

《逃离比勒陀利亚》真的出乎意料,用心营造的紧张感,几乎持续到片尾前几分钟才结束──而你还会担心结尾后升起的字幕里出现什么坏消息。这都是因为《逃离比勒陀利亚》制造了充满娱乐性、而且逼真的紧张氛围,当最后一个空拍漫漫长路的镜头出现时,那种感动几乎可以与看到《肖申克的救赎》最终的太平洋时互相比拟。当然,这部电影与《肖申克的救赎》注重的重点完全不同,但是那种结尾带给人全然释放的感受是相同的。

在疫情严峻的此时,每个人都得自囚于室,《逃离比勒陀利亚》也许无法让你更清楚南非黑白隔离历史,但是它懂你不想再当囚犯的心情。享受神经被绷到最紧、而后全然放松的《逃离比勒陀利亚》,当然会是最适合现在的舒压电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