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陀利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佛罗伦萨风情印象之二篇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作者:Didy

佛罗伦萨风情印象(六)意大利·人

突然想在介绍我游其他风景名胜之前,先来聊聊意大利的人给我的初印象。这里的意大利·人并不是指血统上国籍上的意大利人,而是指生活在意大利的人们。我想通过几个小故事片段来展示我的印象:

(一)时尚

在意大利,夏天很少看到女性像在加拿大一样穿着随意,追求舒适方便的着装,对,我指的是满大街百分之八十的女性瑜伽裤。在加拿大,大家热爱运动,又不是非常讲究出街行头,往往是准备去运动或者运动完后参加其他活动,就一直穿着运动时的运动服,方便又舒适,无可厚非。但在意大利,几乎街上能看到的女性,百分之七十是裙子,百分之二十是露肩花边上衣加热裤,另外百分之十是模特级连体长裤,几乎没怎么看到过女士直接穿着运动服上街的。你问我是怎么知道具体数据的?那是我连续几天趴在名品街楼上露台(饭后消食时)往下观察了好几小时的成果。

(二)幽默

这次我们住短租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非常幽默可爱的物业管理员,他之前做了35年的机长,对很多门语言都很精通。跟我们check-in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收个定金签个字,粗略带你兜一圈房间,急匆匆地五分钟走人。他非常细致地解释了垃圾分类,电梯的使用,门锁的使用,电器的使用;打开了房间里所有的柜子告诉我们用品的摆放位置;让我们所有人先尝试连接Wi-Fi;细致地告诉我们哪边朝向的窗户要关紧因为早上六点收垃圾的车会弄出很大的动静(事实上关紧了也没用,那几百个玻璃瓶同时碎裂的声音真是惊天地,泣*神);指着地图告诉我们超市,早餐,景点的位置和走法…整整快一个小时,他就像老师带着小朋友一样确保我们清楚他说的每一项:AmIclear?AmIcrystalclear?我们都被他的生动活泼逗笑了,旅途的疲惫也被他一扫而光。

(三)危险?

旅游的朋友可能知道,意大利的罗马是一个小偷抢劫很猖狂的城市,治安很乱,一路上听着很多朋友分享了他们所知道发生在他们朋友身上悲惨的被强被偷的经历。走在路上,总是下意识地捂紧自己的包包,用防备的目光瞪着任何一个似乎靠近我们队伍的路人。我就借用上面介绍的这位幽默的机长先生告诉我们的注意事项,给大家一些小建议:

1.护照,大额钱财不随身携带

2.公共交通工具上(地铁,公交车)女生靠窗,男生靠门面对面站立,互相帮忙照看

3.遇到黑皮肤黑头发的三五成群的小孩子靠近特别留意,他们会吸引注意力然后顺势抢包,要高声明确严肃地告诉他们:“不,谢谢!”,直到他们放弃。当然我们在车站等车时也遇到了一位好心的本地女士,她在上车前特地回头用带有意大利口音的英语指着我们的包说:“注意,你们的包。”

(四)感动

在佛罗伦萨的名品步行街,我们正坐在路边放松因为购物而疲惫的双腿,看见一位非常漂亮穿着礼服的年轻女子推着自行车来到我们所在的路口,停车坐下,拿出铺架和音响,调试后又拿出自己的小提琴,缓缓优雅地拉奏起来,顿时来来往往的行人纷纷转头望向这美妙旋律的来源,发现拉琴者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后更是驻足不前,欣赏了起来。随后一名东南亚的女性走来乞讨,有些行人并没有理会她,有些路人看她可怜便给了她一些硬币,这位乞讨者慢慢走向那位拉琴少女,倾身听了片刻,便把刚才乞讨得来的硬币放进了少女的琴箱中。顿时,我对这位乞讨的女性肃然起敬,她并没有因为自己需要乞讨为生就斤斤计较死抠得来的钱财,她也会欣赏,最起码懂得尊重别人的付出,虽然她看起来似乎比那位拉琴少女更需要钱,但她并没有吝啬,她的心中有美,有尊重,有分享,在那一刻,我看到了她身上有光。

佛罗伦萨风情印象(七)石之华

与加拿大建筑注重轻质木结构的偏好不同,佛罗伦萨建筑对石这种材料的运用已经炉火纯青一般令人叹为观止了。就拿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外墙来说,她那乳白,浅绿,粉红等不同深浅相接的大理石堆出的花纹图案,旋转螺纹加镂空四叶草型的罗马立柱,还有雕刻着多位大小不一圣人半身的浮雕,没有一处是不讲究细节光秃秃的墙面。在我们现在偏爱简约现代的建筑结构和装潢设计时代下,这种繁复华丽的美是很少见的。由于整个教堂建筑群(包括圣母百花大教堂,乔托钟楼,圣约翰洗礼堂)之间间距非常近,四周通往教堂的路又很狭窄,即使在能看到穹顶的小路上也只能看到一个很窄的侧影,无法看到整座教堂的全貌。

从小路两旁的建筑阴影走出来,来到教堂广场,眼前豁然开朗,圣母百花大教堂不似一般教堂的色调相对灰暗,她那多彩淡雅的大理石镶嵌的墙面在阳光的照射下,绚丽夺目。走进细看,无人不被这精美繁复的图案点缀和雕刻装饰所惊叹,细致的镶花花纹,栩栩如生的圣人雕像,为圣母玛利亚建造的教堂再怎么精美绝伦都不为过。除了在教堂的墙面和穹顶这些建筑上运用到大理石镶嵌的工艺,还有一种工艺画是“土生土长”的佛罗伦萨“特产”。在美第奇家族兴旺时期,建筑和家具趋于长期保存,经久不变,而一般的装饰画却有自己的时限,颜料会逐渐褪色,纸张布料也会慢慢磨损。于是,美第奇家族出资请很多艺术家研究如何能让装饰画永久保存。经过长期的摸索,镶嵌画应运而生。它是由各种不同种类颜色的石块镶嵌而成,做工极其细腻,初看仿佛是画在大理石上,但又比一般绘画颜料更有光泽更为平滑。这种工艺画并不是指简单粗糙的现代感瓷砖类型的大块墙面,而是一种可以做到及其细腻又带有油画感的绘画作品。一副中大型的镶嵌工艺画需要四到五年才可以完成,不同颜色的部分用相对应颜色的石材,小心翼翼地按照尺寸形状切割打磨再拼接,完全看不出中间拼接的任何缝隙,整幅画全手工制作,耗力费心,出来的作品却可以永远保存下去。

世人一般都偏爱永恒,追求永恒,而我最近在和一位来自瑞士的女画家交流时,却让我对永恒和短暂有了不同的思考。作为画家,她说她爱纸,爱纸张的触感,爱画笔在纸张上摩擦留下的艺术,爱纸张那相对短暂的却带着艺术的生命,因为纸上的艺术并非永恒不变的,这种艺术相对永恒是短暂即逝的。或者可以这么说,有人喜欢永恒不变的拥有所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也就会有人喜欢灿烂绽放后需要缅怀所以加倍珍惜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无论是永恒不变,还是迭代更新,艺术的重点并不在它的载体上,艺术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好的艺术首先是需要表达出艺术家们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更深一步是可以引发观众的部分共鸣,引发思考。

佛罗伦萨风情印象(八)大卫印象

先给大家讲个大卫的故事,从前,非利士人攻打以色列,派出了巨人歌利亚,歌利亚身高近3米,身材魁梧强壮,他叫嚣着要以色列派人出来跟他单挑,一连很多天,以色列的士兵都不敢应战。大卫是个青年,他的哥哥们在以色列的*队里当兵。这一天,大卫被要求送些谷饼去给*队里的哥哥们,当时,歌利亚正在嘲笑以色列人的胆小,大卫便申请上前应战,以色列的士兵们都劝他不要和这个身经百战的巨人单挑,说他只是个孩子,而大卫却说上帝耶和华会帮助他战胜歌利亚。于是,他跑到了河边,捡了几块光滑的石头,放在袋子里,冲回了战场。歌利亚看见这么一个年轻人应战简直不可置信,他说:“你过来,我要用你喂鸟兽。”大卫并没有退缩,他相信上帝会帮助他,他向歌利亚跑去,把袋子里的石头放在弹弓上,全力向歌利亚掷去,石头打中了歌利亚的头,巨人倒下了。非利士人一看都逃跑了,以色列人也因此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大卫身为圣经故事里的英雄,是很多雕塑家都喜欢雕刻的人物。大多数都是以他战胜巨人歌利亚后的胜利姿态作为雕刻的素材,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却雕刻出了他迎战时的自信和专注。

大卫的整个身材比例匀称,曲线自然,站立的姿势轻松优雅却又坚定有力,目视前方,仿佛在凝视他的敌人,神情严肃认真,随时准备开战。大卫的右手比起他身体的其他部分,更加苍劲有力,青筋爆出,仿佛这不是一只属于青年的手。其实,这里米开朗基罗雕刻了一只上帝的右手,因为大卫相信上帝,上帝便给予他能够击败歌利亚力量的右手。整座雕像非常高大,从下往上仰视,便能深深体会这座雕像为什么被称为“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他虽然只是静站着,没有过分夸张的肌肉和大幅度的造型,但他神经紧绷充满自信,浑身上下充满了蓄势待发的力量和坚定意志的美。

佛罗伦萨三个大卫像,分别在米开朗基罗广场,领主广场,而真迹在学院美术馆内。虽然学院美术馆每天都有很长的队伍排着去看大卫像,但仍然建议大家去看真迹,大理石雕像这种三维艺术的美是任何平面图像所不能完全表达的,而且面对真迹时的震撼和感动是我面对其他两座仿品雕像时所没有的。学院美术馆除了大卫像之外,还有一些米开朗基罗晚年时期的作品,比如《圣马太》。

相比他更早期一些的雕塑,他的晚年作品更像是“未完成的”,按照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理念,他是把人物从大理石中解放出来,而这些晚年作品更像是还埋在石头里呼之欲出,没有完全解放。但其实,这是他艺术中的又一次自我突破,用一种“不完美”,“不清晰”来表达内心的完美,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绝对真实和逼真,保留了作品的神秘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而再往后雕塑家通过这种类似“未完成”的手法表现艺术雕塑的,就要等到百年后19世纪的罗丹了。

佛罗伦萨风情印象(九)皮蒂宫

如果因为一个地方,我会重回佛罗伦萨,那一定就是无尽奢华的皮蒂宫。那里数不尽的旷世珠宝名画无不彰显了当时权贵奢侈高调的生活。皮蒂宫可以说是富贵攀比出现的产物,他最初属于一位银行家卢卡·皮蒂,他为了彰显自己比另一个名声显赫的贵族美第奇家族更加优秀伟大,便令建筑师方切利设计建造了皮蒂宫。他要求皮蒂宫无论是规模,还是奢华程度都一定要超越美第奇的宫殿,所以皮蒂宫的窗户都要大过美第奇宫的正门,后花园也要足够大能装下一座宫殿。皮蒂宫的正面城墙上从下往上数第二排有一块石头特别长,旁边紧挨着一块特别短的石头,据说就是当初皮蒂特意安排,意指自己的身份地位就像那块长的,对比之下,其他贵族就像那块短的。

讽刺的是,皮蒂宫因为皮蒂家族的资金运转出现困难,而不得不停止建设,直到一位来自西班牙贵族的千金买下,送给她美第奇家族的丈夫科西莫一世之后才得以完工,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皮蒂宫还曾成为拿破仑的住所,之后一直到19世纪末,都是意大利国王的寝宫。宫殿后面依山而建的波波里花园也成为了当时欧洲宫廷花园的典范,成为了包括凡尔赛宫之内的很多著名庭院的范本。

皮蒂宫现在除了可以看到当时皇室贵族生活在这里奢华精美的家居装潢外,还有多座博物馆值得参观,帕勒廷美术馆里有着众多-年间文艺复兴大家们的油画作品,印象很深的有:拉斐尔,提香,鲁本斯等等,还有我上次提到过的佛罗伦萨特色工艺马赛克镶嵌(Commesso)的各种装饰品。在另外一层楼,有展出-年代很多意大利艺术家作品的现代艺术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19世纪现实主义的Macchiaioli画派,原意指斑点,这个画派注重室外写生,喜欢用自然的光线和鲜明的色彩去描绘现实生活,对几年后法国的印象派的诞生有着启蒙的作用。

画廊的另一端进口是美第奇家族私人收藏的艺术品,一楼有很多天顶画和壁画,值得一提的是天顶画技法高超,一个大平面上画出了不同层次的立体效果。二楼三楼是各种艺术品和珠宝,无论是用的原材料还是手工工艺,都旷世绝伦,令人大开眼界,即使是现在这样发达的技术和普遍高质量的生活,都无法找到如此富贵奢华的艺术品,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都无法想象世间还有如此宝藏。

佛罗伦萨风情印象(十)

圣母百花教堂广场佛罗伦萨著名的博物馆教堂门口几乎都是人山人海排着队,六月底的意大利又特别炎热,站在太阳底下久了就可能会中暑或者晒伤。很多博物馆和著名景点都需要提早至少半个月到一个月网上订票,我们这次旅行时间紧,并没有提前在网上订到所有的门票,不过我们的经验是,早起早去,上午8点15分开门我们就7点半到,阳光还没那么充沛,去参观的人也没有很多,总比中午站着大太阳下暴晒几个小时好得多。去参观圣母百花大教堂是联票,还可以进入旁边的圣若翰洗礼堂,登顶乔托钟楼,参观靠近后殿的大教堂博物馆。

因为大教堂是十点开门,我们选择先登八点开门的乔托钟楼。钟楼中间有几个休息层,最后一段登顶的路非常窄,又很长,好几段都是旋转而上,如果不是平时爱运动的朋友可能会很吃力。登顶之后可以看到整个佛罗伦萨的风景,而且也可以近距离拍到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只是顶上的平台都有铁丝网包裹,拍照要从缝隙里探出去。非常建议一早就去,最好是第一批,因为之后排队登顶的人很多,上下只有一条很窄的路,大家要互相避让,也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会很累。

下来之后我们就先去排队参观大教堂了,因为九点多就已经有很长的队伍排着,我们买好饮料顺便休息。教堂十点准时开门,我们顺着人流走进教堂,教堂里面给我的感觉并没有外面这么震撼,有一些空,应该是珍宝大多数都被搬到了旁边的博物馆里的缘故。我们这一次并没有去登教堂的穹顶,而是参观了教堂下面的地下室,地下室里有旧教堂的遗迹,值得一看。

出了教堂,我们去看了靠近教堂后殿的博物馆,这里的可看性就比教堂多很多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圣若翰洗礼堂的青铜镀金镶嵌浮雕的大金门真品,由洛伦佐设计铸造,被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现在放在圣若翰洗礼堂主入门的是复制品。这扇大门分为十小格,主要展示了梅瑟五经里的故事。再往博物馆里走,可以看到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之作《圣母子》(圣母哀悼基督)。米开朗基罗这个主题一共三个作品,这是第二个。这一座雕像原本是米开朗基罗打算放在自己陵墓前的,无奈大理石局部有一些破损,再加上米开朗基罗自己年事已高无法修补,便送给了自己的佣人,而之后佣人又卖给了另一位雕塑家提波利奥,由他完成了修复。在这座雕像的旁边一个房间,可以看到我上次提到过的多纳泰罗代表作之一《抹大拉玛利亚》,亲眼看这尊木像比之前看图片震撼得多,这尊木像是多纳泰罗71岁时的作品,脱离了传统艺术追求理想美的框架,用夸张甚至扭曲的方式,呈现出艺术品中的内涵。

在楼梯的一个小厅里,发现了几本非常大的早期的唱诗班乐谱书,让学音乐的我着实激动了好久,那个时候还没有五线谱,只有四根线,只能记录音高而不能记录节奏,每个音下面有对应的歌词,每页还有非常精美的插画。原先只是在教科书上看到过黑白版的谱子,能亲眼看到当时彩色的原谱实在太高兴了。乐谱旁边的房间还展示了多纳泰罗制作的唱诗班唱台,精细无比。

之前有几次经过圣母百花大教堂都因为人太多不想排长队进去,就在教堂广场上正对着大教堂喝杯咖啡,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也很惬意休闲的,后来无意中得知好像《冲上云霄》中胡杏儿的角色也有在同样的地方喝过咖啡,误打误撞感觉还是蛮幸运的。

北登岁月

北登统一赞赏账户,支持原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